向非谈《火星救援》 星际版拯救大兵瑞恩

跟《星际穿越》一样,《火星救援》也是硬科幻。与遥远的星际航行电影相比,火星是美国人更喜欢的话题,从电影诞生到现在,美国人已经不知拍摄了多少部火星人来地球,或者地球人去火星的电影了。火星人入侵的话题也许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国人制作的广播剧,那时候广播刚刚在美国普及。有一天电台就煞有介事的广播说火星人已经降落到新泽西州,很多人死于袭击。这个消息当时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度恐慌和混乱,许多人逃离了家园,也有人拿起了武器,鼓起了勇气与外星人战斗了,最后他们发现攻击的仅仅是一个农场的带支架的水箱而已。这个改编自威尔士的科幻小说的入侵故事,后来还理所当然的拍成了电影,最新的版本可能就是2005年斯皮尔伯格导演帅哥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世界之战》了,这部电影则翻拍自1953年的同名电影。

其实美国人已经拍过很多类型的火星人电影了,火星人从穷凶极恶逐渐变成滑稽搞笑,在有些版本的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中,凶恶又滑稽的大头火星人,甚至最后的结局是被猫王的歌声爆掉了脑袋,都惨死在地球这个陌生星球上,他们的到来只是博得了地球人一笑罢了。也许经历过惨烈二战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臆想中的火星人也许并不比地球人阿道夫希特勒更可怕,脱离了这种恐惧感,美国人甚至开始主动向火星发射飞船和探测器,更有送人上火星的计划,就是这个《火星救援》电影里的说的事情。这部电影里,只是登上了火星后,宇航员们并没有遇到火星人,一场风暴几乎吹翻了登陆舱,一名受伤的宇航员被留在了火星,使他变成了火星人。往后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如何把他弄回地球,就像同样是马特达蒙出演的《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如何用一队人把一个士兵从从战场上找到并把他送回家的故事那样。

可问题就是火星不是法国的乡村,虽然没有可怕的纳粹敌人,可还有遥远的距离,想想在火星对着话筒骂一声美国人的口头禅FUCK,电波要以30万公里每秒的速度穿过这段上亿公里的距离,地球人要在半个小时后才能怒上心头并回敬他,而传回到火星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火星上的人此时也许在上完厕所后已经怒火全消,连骂战都变得这么没意思。其实这也在客观上说明骂战这种事是多么的无聊,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火星上,因为你的情绪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只有科学和理性才能解决宇航时代的所有问题。即便在纳粹横行的时代,找到和带回大兵瑞恩的也得靠这个。

可贵的是,马特达蒙发现自己被孤独的留在了火星上,并没有像马修麦康纳在《星际穿越》里一样哭闹着要从几亿光年外马上回地球,而是先冷静的治好自己的伤,再利用自己的一切可利用的科学知识种植植物以获得食物,建立与地球的通讯,这些才是一个好的宇航员应该具备的逆境求生的技能和素养,而不是像《星际穿越》和《普罗米修斯》那些科幻片里的演员那种情绪化的乱发脾气和满口FUCK。

其实说这么多,星际救援最大的敌人-距离仍然是无法克服的难题,那些“救援队马上出发转眼就到”的情形只适合在地球人的自己国家内,前提是有飞机还得天气足够好,至少大兵就在那里。去火星的最大问题是火星离我们忽远又忽近,在正确的时间出发你可能只需要走1/3的路程就到了,心急火燎就出发的可能要多走3倍的路程,就像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比它的前辈旅行者1号还先到达太阳系以外一样。考虑到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和无能还经常犯错,如果再加上情绪化,就像电影里发射的货运飞船一样,失败都是必然的和可以预见的。

就在前几年人们还在积极的准备向火星进发,志愿者们先进入位于沙漠里的火星舱进行模拟的火星生活达到几百天,正像电影里说的,在火星生活不仅要解决吃饭的问题,更要优先解决呼吸和水的问题,有了水就可以干很多事情。一部美国纪录片上甚至火星发烧友们已经在打算用100年的时间全盘改造火星环境,准备移民上去。研究者们正在制定计划包括在火星上留住水,制造二氧化碳的室温效应提高火星的温度,然后让高山植物先生长起来。尽管这个人定胜天的计划看起来颇具吸引力,但想得到商业和资金上的支持看来也并非易事,问题就是上了火星有能得到什么?科幻片《阿凡达》说人类愿意登上遥远的潘多拉星球毕竟还是利益驱动,他们是是为了一种能克服地心引力的神奇矿石。登上火星人们会发现它还不如撒哈拉沙漠,就连撒哈拉沙漠不缺的氧气都没有,那才是他们的最大的困难。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登陆火星是如此不容易,在没有看到可能的回报前,至少现在不会有人会为这个情绪化的举动大举投资,因为在所有这些征服火星的计划中,都是不准备再回来的。登陆别的星球计划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动机,科幻片《普罗米修斯》里星际探险的投资者甚至只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秘诀,就像当初秦始皇派出500个童男童女前往东海一样,而他们意外登陆了日本,再也没有回来;著名的哥伦布穿洋越海,只是为了到达当时富甲全球黄金遍地的中国,结果他们不小心登陆了荒凉的美洲大陆,他们还以为是到达了他们知道的印度,于是在美洲人才有了“印第安人”这个奇怪的称呼。

跟月球返回相比,从火星上起飞返回地球由于引力大,需要一个巨大的火箭以克服火星的引力,在火星上建造这个火箭和从地球上带个火箭上去都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们现在还仅仅能够存在于小说和电影里。所以《火星救援》里面全球动员,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一个人从火星救回来,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其实还不如再送些必要的生存设施,或者在送个美女上去给他做女朋友,让他成为真正的火星国王来得更加实在和合理些。让马特达蒙扮演的这个单身汉回地球的家,还不如在火星帮他建个家。除去这样的成本考虑,来去火星往返要用去5年时间,将年轻的生命时间都浪费在旅途上,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其实从《阿波罗13号》,到《拯救大兵瑞恩》,都是拯救美国人的故事,只是美国人打算通过这些电影宣传一些价值观罢了。基本因为他们是美国人,所以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很重要。面对同样的科学探险的伦理问题,英国人的思考似乎现实得多,英国科幻片《月球》也是描写地球人独自生活在其他星球的故事,这个独自在月球的英国人最后发现他仅仅是个可以无限复制的克隆人工具罢了。其实要不是为了太空探险的经验和有科学价值的旅行记录,在地球上留下马特达蒙们的细胞,然后利用这些细胞复制出来一些消失在外太空的人,地球上也没有损失什么人。而就像现在的技术可以从一部丢失的手机里复制出所有的内容,如果有一天人类的记忆能复制出来,就像马特达蒙主演的另外一部电影《极乐空间》那样,而这些复制记忆完全可以在宇宙中另外一个地方无线的复制出来,也许救人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真的那么重要,那为什么人类还同样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制造各种武器,平均每天都要杀掉数以千计的地球人?而这些仅仅是为了平衡另外一些地球人的怒气而已。

毕竟在《拯救大兵瑞恩》需要用牺牲另外很多大兵的生命去救这个已经变成独苗的大兵,仅仅是个社会伦理上传宗接代的需要,也许今后上战场的士兵可以留下他们的细胞,比如说精子,美国人就不用再费工费时的到处就救那些独苗的性命了。跟美国电影里那些死不足惜的德国纳粹和日本鬼子相比,那些人值得挽救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人”!所以电影里同样处于危险境地而跟美国人作对的坏人不仅没有人去救他,能力无穷的美国英雄们甚至还要推他一把让他死的更惨一点,比如说在那个已经变成坏蛋的家伙身上再绑个炸弹什么的,不仅从高处掉下去,还要炸成碎片烧成灰,让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跟美国人作对的下场。这跟中国人常见的手撕鬼子和汉奸也许并没有多大的不同,谁让电影必须分个好人坏人,必须有个伦理问题让人纠结一下,而坏人必须死。

幸好《火星救援》里没有那些常见的火星坏人,所以很多人夸奖这部电影,赞赏它是一部讲科学讲理性的电影,虽然还是不免纠缠于伦理。其实为了投资回报,中国人也必须在电影里打打酱油,于是发射的救援火箭都贴上了中美两国的国旗,中美两国的火箭专家们亲密合作,而不是像电影《赤色黎明》中国人在美国国土上到处悬挂着五星红旗去占领美国。至少有一段时间里,能占领美国的,已经不是他们原来可怕的火星人,而是中国人。可能在美国人的印象里,能吃皮蛋啃鸡爪食用这么恶心的食物的中国人应该跟火星人也差不多。

也许《拯救大兵瑞恩》里那些去寻找瑞恩的士兵们没想过,找到瑞恩和送他回家,也只是个任务而已,这个任务和让他们去守桥或保卫一车粮食也许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没有美国人会去讨论保卫一车粮食的意义,这个任务的意义只有下达这个任务的上级才知道它的意义。而下达这个任务的都是政治家们,对于政治家们来讲,只要政治正确,就没有不能干的事情,死这个士兵和死那个士兵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不同的士兵却有不同的政治意义。士兵都只是武器的一部分,任何生命,也仅仅是政治和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实际上,一个地球人的生命也许没有电影里说的那么重要,包括不愁吃不愁穿整天异想天开的美国人。

而登火星最大的困惑也许是假如有一天地球人登上火星,发现了另外一个已经被风沙埋在地下的自由女神,最终发现火星是20亿年前因为环境变差大气流失才被火星人抛弃,火星人找到并改造了附近的另外一个星球,并全体移居到这个荒凉的星球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水分很多,空气很好,生物多的不可胜数,吃的东西不成问题,现在他们管这个地方叫“地球”。如果果真如此,这登陆火星看来仅仅是政治是正确了,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好奇心,可路线也许完全都错了。

继续阅读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花边娱乐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由周星驰监制,并担任执行制作人的动画《美猴王》现已在网飞平台开播,媒体评分正式解禁。截止发文,本片M站均分59(4优5中1差),烂番茄指数63%(19鲜11烂),观众指数64%。动画整体口碑较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