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女孩偷巧克力被抓然后自杀的新闻,估计大伙都知道了。就在几天前,甘肃的一个13岁女孩在某超市偷了巧克力,被店里抓住,找来了孩子家长,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跳楼自杀了。新闻上说,孩子的家庭非常贫困,父母靠卖爆米花为生。这个因贫困导致的悲剧,让人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先是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当时流行刺绣。就是两米宽,长数不限的花布料上,刺绣上各色花朵。每刺绣一米长,好像是一块钱的样子。我们街坊三嫂子做这个活计。刺绣的针特别有趣,大小不一样。我记得清楚。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三嫂子家玩,我喜欢那些针,就偷了一支最大的回来。母亲发现了。
母亲问我,针是怎么来的。我说是三嫂子送的。她自然不信,让我说实话。我便说,是自己偷的。她让我送回去。我说,没面子,不送。母亲想了想,告诉我,你把针拿回去,就说方口袋里边玩儿,不小心装回来了,发现了之后,赶紧给三嫂子送回来了。我照做了。一面还了针,一面也保住了自己的小面子。下次再去,不知怎的,三嫂子竟然送了我几个针,还有一个顶针。后来想想,应该是母亲的作为。
第二个故事,是多年前,我支援教育的时候看到的。当时,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楼顶要跳楼。学校算是市里边比较好的中学,其他学生都家境富足,这个孩子是乡下来的,相对贫困一些。跳楼的原因,是他的班主任批评不当。原来,别的孩子都有复读机,他没有,让家里买,家里觉得贵(印象中,当年的复读机好像五百多块钱的样子),就没有买。结果,孩子偷了一个,被发现了。孩子被劝了下来,但后来,学业荒废了。当时,能考入市里边最好的中学,算是万里选一的苗子,可惜了。
第三个事情,是我的中学老师讲的,是一位我非常尊重的先生。黄先生讲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我考入大学好几年的时候了。再后来,多年,我一直拿着黄先生讲的这件事情勉励在教育岗位上的同仁。事情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生。贫困到什么程度呢?学校每三周放一次假,我们都是打车回家,他是骑一辆二八的老式自行车近一百里地回家。黄先生总是以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悄悄的在学习用品上帮助他。老先生跟我聊这件事情,是我考入师大之后,他用来做例子,告诉我,以后如何以巧妙的方式帮助贫困学生的。后来,我不争气,没去做老师。
这三件事情,对我触动非常大。母亲这件,她让我一辈子手脚干净。尤其是母亲帮我改正的方法,对后来我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发。第二件事情,让我知道,很多时候,伤害了别人的自尊,是可能会杀人的。而黄先生的事情,则又作为例子,告诉我,即使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法,以不伤害别人的自尊为基本前提。
再返回来看甘肃13岁女孩偷巧克力这件事情。刚刚在电影院下架的电影《坏蛋必须死》中,有一个类似的桥段。男主角是一位老师。他在便利店吃早餐的时候,发现自己学校的一个女孩正在偷东西。他过去,没说话,而是牵着女孩的手,拉着她去前台帮着结账了。这是电影里边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却是一个有着人性温度的细节。
甘肃女孩的悲剧,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贫困的问题。二是父母教育的问题。三是社会冷漠的问题。若无贫困,何必去偷一块巧克力吃。若父母教育得当,手脚干净,亦不会有偷这么一说。而超市方面,若能注意方法,或恐也会避免悲剧。
而面对悲剧,我们能做的,或恐也是两点。一是改变贫困。这是需要努力的大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努力。二是,改变社会的冷漠状态。我觉得《坏蛋必须死》里边的这个桥段便非常好,对建树社会好风尚有帮助。作为电影人,我们创作影视作品的时候,应该将一些优秀的社会情怀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剧情里边去。
电影人的追求,或许正是这些,让社会往更好的地方去,让人与人彼此温暖,让吃不起巧克力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关注悲剧,分析缘由,然后,要有一些有价值的行动。文/马庆云,微信号(xuezhemaqingyun),很厉害的一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