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里的中国文化

有人写过《老炮儿》里的打架文化,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斗胆将此文窃来交流,

电影《老炮儿》所贯穿的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即做人的规矩。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这规矩由北京胡同的六爷承传着,其意义应该远超出江湖武德。因此,不仅是市井一 霸,六爷更多是传统道德大师,不厌其烦地抨击世俗。这使得影片唠叨,但观众叫好那京腔京味,忽略了松弛的节奏。也正是这些嘴皮子功夫,本来应讲打架的动作 片变成了说教片。除了几次掰手指,扇耳光和磕脑袋,电影从始至终没有身体接触,没有打斗,以至于故事达到高潮时,仍未见真格的。六爷看似气血满怀,又善于 破口大骂,其实还是忍气吞声。这应了君子动嘴不动手的文德。

相比之下,同样题材的外国电影是用行动表现人物。敢于担当的人是敢于出手的 人。观众看到这些英雄往往讷于言敏于行,即便英雄人物偶尔也像六爷年过半百。看过连姆·尼森(Liam Neeson)的《暗夜逐仇》(Run All Night),观众就会知道那个老父是如何为保护儿子的安全和黑帮展开血腥厮杀。《老炮儿》着重笔写父子情,然而六爷的儿子被人扣押15天未见六爷舍身营 救。即便见到失去自由和自卫能力的儿子,六爷没有本能地打拼夺抢。影片是想点明中国男人的自控,还是窝囊?因为在这关头,六爷还在辩思着哪方在理。外国电 影是血亲高于一切。如果父亲在这份上还未愤然出手,这表现不出父爱,哪怕寡不敌众。不错,《暗夜逐仇》和《老炮儿》都有为儿子遭毒打的父亲,都有关系淡漠 的儿子,但外国父子的血雨腥风比中国父子的推杯换盏更感人至深。

民国时期历史学家雷海宗指出,汉以后有两大社会组织,就是士大夫和流氓, 各有其道。流氓泛指江湖,盗亦有道:你出价,我赎人。至于打群架,要约好时间地点。这叫茬架,颇有点欧洲决斗的气质。不过,决斗囿于贵族并限于个人,群架 则是鱼目混珠的集体械斗。城里城外,刀子板带。当然,这种刺激感官的暴力场景绝对不会通过审批,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把它化解了,《老炮儿》没把它演出 来。中国导演善于化险为夷,其高招就是回避。值得一提的倒是中国特色的打——“抽”,即扇耳光。影片里的警察扇小贩可谓是抽。比起当胸一拳,扇耳光更 具侮辱性,因此挨抽比挨打更伤尊严。在正常场合,西方人把肢体冲突时的攻击性和侮辱性分得较清,且尽量趋攻避辱。中国人恰恰相反,尽量趋辱避攻。

《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老炮儿》代表大院和胡同这两个不同的北京群体。他们过去曾经相互厮打过。如今回头再看,他们虽不是一起的,但应该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他 们恪守一样的规矩。《老炮儿》里的话匣子提到六爷的哥们闷三儿来自大院,估计六爷那把日本陆军刀也是大院那儿来的,闷三儿自己则挥舞着两把日本刺刀。时过 境迁,愤世和怀旧的观众从电影里看到自己当年的经历和影子,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继而又用好汉不提当年勇释怀。

的确,《老炮儿》突出个性 和单干,有别于依靠组织和政府至上的影视暗示。更重要的是,影片提醒人们,在中国阴柔纤弱的文化里,还有一个阳刚尚武的边缘群体。这些人仗义疏财,会为家 人朋友和尊严名誉舍身入死。但是,这些是影片给人的斯多葛印象和推理,毕竟观众没有看到六爷及他的昔日旧友们如何勇猛,因而心生敬畏。因此,六爷的人物塑 造未达到淋漓尽致,反面人物也不够坏和狠,对比效果还欠火候。影片最后终于图穷匕首见,但那军刀落地的咣当一声,让观众悬起的心也随之落入失望。几次剑拔 弩张,都是虚张声势。影片最终还是落入了不战而屈人的俗套。

再有几个月就是文革50年前发起的日子,对于文革的追忆,网上好像很淡薄的样子,特别是二个三十年不否定的禁箍,给历史画上了不明事否的悲剧,

文革带给中国人民的是祸还是福?并不会当政者一句不准讲就在历史上消失,相反这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坎上的痛,是无法消除的,

那么对文革的反思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从中找出教训,使人民醒悟过来,文革为什么会发生,文革的目的是为人民吗?文革后期推出的九大决议是什么?文革后十年的宪法修正本质是什么?这都是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原因,也是当今社会的试金石。

老炮六爷是在那个年代造就的痞子头,他用自已的方法写着江湖道义,比起同时代存在的士大夫们,要深得民众的热爱也就自然的了。文/红酒文人 

继续阅读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花边娱乐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由周星驰监制,并担任执行制作人的动画《美猴王》现已在网飞平台开播,媒体评分正式解禁。截止发文,本片M站均分59(4优5中1差),烂番茄指数63%(19鲜11烂),观众指数64%。动画整体口碑较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