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 中国版“无耻混蛋”的江湖幻梦

和运超

 

《老炮儿》要算去年末的贺岁片里很有话题性的一部国产电影,不仅让人意外地有些惊喜,而且还为冯小刚导演以演员身份带来许多奖项的肯定。虽然感觉上不如当年张艺谋导演出道那时演了一部《老井》就扬名国际,但《老炮儿》中六爷张学军这一角色,也当真有血有肉,有棱有角地刻画出今天中国人的某些“时代病症”。

在故事层面,《老炮儿》讲述一个普通平民,在北京天子脚下对抗“官二代”“富二代”,似乎很契合许多小老百姓的内心情绪,这是赢得观众认同的头一条;其次,暗流涌动的父子亲情和无奈的人生境遇也是打动人心的地方;第三,六爷和闷三儿灯罩儿等同龄哥儿们之间的朋友义气也是加分的细节。综合起来,这部影片有人物、有情感、有现实主题,而且发挥都比较好,自然成为一部比较成功的国产电影了。

但是,若仔细回味起来,《老炮儿》的故事内容和主题寓意其实并不算主流,甚至可以说“三观不正”。当然,影片虽然演绎老炮儿对抗“官二代”“富二代”群体,看起来里面咋咋呼呼,讲打讲杀,其实并没有表现什么暴力血腥的场景,但内容却的确灰色,而这恰恰还是体现这部影片“艺术水准”的地方。因为,这可是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对抗主流社会体制的风格化的痕迹。好比,这并不是什么黑帮警匪片,虽然人物近似于胡同流氓和街头混混,如六爷号称“三环十二少”。但并没有什么帮派,主要人物也不牵扯什么有组织犯罪(犯下大罪的是谭小飞的父辈),真说起来六爷替儿子出头还是因为儿子不讲规矩道义而陷入别人的男女是非中,如在酒馆里一场戏,六爷晓波父子俩还伴着人生观世界观讨论过晓波惹是非的原因。但剧情进一步升华,毕竟不再单纯地是当老子的六爷要为儿子晓波讨回公道,说白了,他儿子的问题还真不一定有理有据。所以,父子俩就在胡同里被于和伟带来的一伙人袭击,跟着六爷才发现他们这一伙人死缠烂打的真正用意,出于为自己的尊严外加一点正义行为(举报犯罪)而迫不得已以暴制暴,这才为影片结局的暴力场景找到一点正当理由。否则,这个故事最后的打架斗殴真的惹人嘲笑,六爷这帮五六十岁的老炮儿确实与时代脱节太久了。

如果认为《老炮儿》确实描绘了现实的人生况味,那就能发现当今社会真的很“操蛋”,这部影片大肆在宣传什么“京味”,个人感觉有些对北京形象的贬低,事实上主要演绎的是所谓“京痞”。影片中所谓京腔京韵并不大准确,连主演冯小刚都曾说过,其实台词不需要表现特别地道的方言,是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只要带出一些北京味就可以了,所以其实根本谈不上弘扬了北京的方言文化(更何况多数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影片中不仅聚焦了冯小刚演的六爷张学军这一个体,还囊括了不少的群像。除了六爷张学军和哥儿们闷三儿、灯罩儿一伙,像六爷儿子晓波代表的年轻人群体,对立的谭小飞一伙“官二代”“富二代”群体,也可以附带许晴演的话匣子这类胡同女人,还包括谭小飞一伙人身边的那些年轻女人,还有并没有真正露面的小飞父亲这类人……虽然这些人物的戏份有多有少,但也算涵盖比较广泛的社会群体,而且这些人物几乎全都很操蛋,基本都是“京痞”。虽然不能说他们全是“反面人物”,但几乎可以说全都很灰暗。如果观众认为这些人物给人感觉很“真实”,那么,也就能认同当今中国社会很大一部分群体都一样。这种写实风格强烈的作品,自然不可能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所以,影片强烈的“京痞”特征和大量粗口,加上聚焦社会上灰暗人物的反抗命运的故事,其实这种感觉很有些昆汀·塔伦蒂诺的味道,昆汀的电影虽然是美国故事,但他的风格本身却渊源于亚洲,而且很有文学色彩(影片几乎都标出章节,而且充斥大量对话,任何稍微看过一些编剧理论的人都知道,这可是很违反电影特性的)。

当然,《老炮儿》作为一部中国电影,肯定不会想要讲述一个完全负能量的故事,所以,尽管涉及一帮中国特色的“无耻混蛋”,但导演却做了“精心处理”,如前面说到加入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最后时刻“正义的举报”,稀释了六爷的负面形象,加上渲染落魄的感觉,还患上了病痛,都为这个人物增加了理解与接受的注脚,这是艺术手法之一。第二,冯小刚扮演的六爷虽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老炮儿,但影片中的全程表演却很收敛克制,言语不疾不徐,有条有理,俨然是冯小刚比较本色的味道,而且也符合年龄和气质,六爷其实大部分时候都认清了形势,强压着火气,但“沉默不代表绝对的沉默”,他并非完全没有了脾气。同时,他更不是纯粹的坏人,只不过有很多毛病。通过影片还能发现,不单是六爷或者一帮哥儿们有许多毛病,而是当今满社会到处是这样的人。似乎中国这样崇尚“集体”的国度,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患上了所谓“时代的病症”:丧失了六爷这些过去的混蛋们都还遵循的规矩和道义,也就是暗示今日的中国社会已经没有了底线。如片中六爷到处筹钱救儿子,在街上见到围观跳楼的群众,六爷在朋友家里遭遇冷落,出来以后就同一个男的争吵起来。他再次表现了旧时代江湖人物的仗义一面,可他的言语充满火药味。他确实不对,但围观者奚落“跳楼者”显然也是很操蛋的行径,可这真就是今天社会上比较常见的一幕。

若说六爷代表了过去所谓的“江湖”,他遵守的规矩和道义是什么?在影片的后面其实显出许多浪漫化特征,不过管虎导演的手法并不是昆汀电影中在打架斗殴场景呈现的“暴力美学”。如儿子晓波曾批评过六爷只懂得打架斗殴,包括话匣子回忆的“风云岁月”,确实不能称为老炮儿有什么本事,所以,六爷这一伙人几十年后的“失落”本来也合情合理。因此,电影对六爷心中的“江湖”情结进行浪漫的处理,一来是通过怀旧而勾起的诗意,这是容易触动观众认同的一面。第二,六爷最后的“举报”是一种巧合式的剧情设计。尽管《老炮儿》刻意表现了得势的权贵阶层和多数失势的平民阶层之间的对立,但事实上影片也说明他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无耻混蛋”,得势与失势,表面可以归结为“际遇”两个字,这个词在表达人生沧桑和刻画豪杰落魄同样是浪漫化的方式。换句话说,假如六爷张学军后来发迹了,晓波今天也一样会变成谭小飞那样的货色,就像俗话说的“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故事中他们之间才会谁也不服谁,最后才能达成冰湖约架的“君子”协议(否则从人物性格引发事件在逻辑上就说不过去),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格格不入,再现“约架”这一幕本身也是一种浪漫化的方式。第三,六爷这些所谓江湖人物,在最后象征“江湖战场”的湖面决斗,由于是冬天而湖面冰封,感觉也颇有言外之意:“江湖”早已属于尘封往事。且六爷还拿出已经封存多年的武士刀“单刀赴会”,所有这些片段都很脱离现实,全是浪漫化的处理手法。第四,影片中的鸵鸟是京城某官员家里的宠物,最后那官员估计也被查,鸵鸟才逃出来在城区奔跑,也似乎暗示了天朝之下权钱当道,原本六爷这类草民都被当权者“禁锢”,人民全都要在当权者制定的条条框框下生活(牢笼),根本没有自由。要冲破牢笼,要同他们对抗,就只有恢复过去那样“江湖事江湖了”的规矩,因此,整个故事的后面都把天朝的“江湖”进行了当代环境下的艺术夸张,也就是重温一次江湖豪情的美丽幻梦,所以,鸵鸟的奔跑意味了最后获得自由,六爷也释放了自己奔向宿命,但显然是超越现实的浪漫化的结局,充满强烈的寓意。

过去我们看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大多都有压抑情绪,作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北京学习电影的一批人,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社会往往有某种不满和控诉,细看之下,《老炮儿》中也完全存在。只不过,通过冯小刚、张涵予等知名演员的发挥,感觉有了不少商业娱乐元素,不再像第六代出道时那种粗糙的模样。但是第六代的“魂”还在,如果去掉《老炮儿》的商业“包装”,再看这个故事或许应该就是一个失意父亲为了营救惹上是非的儿子,本想要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但对方是权贵阶层,协商未果,父亲就被迫采取了暴力对抗的方式,所以,本身的确就是一个很第六代风格的现实题材故事,根本一点不“主流”。

如果稍微延伸一点,挖掘一下六爷的“前史”,他名叫张学军,少年时代应该就类似姜文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那样的人(都知道冯小刚恰好客串过这片),年龄算起来相仿,之所以说“类似”,因马小军之流属于大院里的高干子弟(军属),而张学军是老百姓,起名“学军”,多半是60年代初全国上下学习解放军背景下出生。《老炮儿》中,六爷对闷三儿说起过大家都“奔六张”了,自然是经历过京城下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十多年的求学时光几乎没学到什么本事,只是到处瞎混,所以号称“三环十二少”。长大后应该有过一段从军入伍经历,然后迎来改革开放。跟着类似的还是姜文主演的《本命年》。姜文演的李慧泉也算一个胡同老炮儿,同样满身江湖义气,为朋友叉子想要得到已经分手的女友而参与报复,当了一段时间劳改犯。回到北京母亲已死,感觉时代在变化,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一度也想要融入社会,做点小本生意,也想追求一个女人过正常生活,最终还是在新年时节的寒冬走向宿命。而《老炮儿》中,张学军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与晓波的母亲相遇,当时六爷很风光,赢得晓波母亲的感情,也有了晓波。六爷估计想要干一番事业,可能走一些旁门左道,结果犯事被抓,所以扔下晓波母子,导致晓波母亲早死,造成晓波对六爷一直心怀怨恨。

之所以串起这么三部电影,其实可以梳理,以北京为典型,我们许多当代中国人所经历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迷失。《老炮儿》中社会病态的状态,根源基本都和时代有关,用所谓“际遇”来诠释人生也许太过肤浅。前后两代人:张学军和谭小飞父亲是一代,他们的儿子又是一代,不光是基因相传,而在精神上同样都找不到依归。用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凡事都有因果,所以联系《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本命年》,再到今天的《老炮儿》,就能明白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在中国社会确实一脉相承,《老炮儿》中的当前社会为什么如此,哪有什么安定和谐?不说打架斗殴和职务犯罪,什么碰瓷,跳楼,以及片中北京人不论男女老少随时带着京味的脏话,只有这么集中呈现到银幕上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也许说不上影片是刻意对北京有意识的贬损(除非导演管虎是下意识的,但似乎他就是想要写一个比较真实的胡同人物和胡同文化,那么似乎真实的北京胡同社群本身就很操蛋),可绝不是什么好的一面。如果承认这是真实的写照,也就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极为普遍的文化素质问题。不论男女老幼都暴躁易怒,随时爆粗口。正如许多社会新闻里都能看到,今天的人们生活水平是上了一个台阶,但大众的文化素质却下降了很多(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本命年》尽管也有脏话,但绝不如《老炮儿》表现那么刺耳,个人感觉就是影片中六爷也深深感受到的所谓时代的变化)。

过去我们会说,外国电影中也一样有脏话,但我们都知道外国普遍有分级制,允许什么样的场景和台词,尺度多大是有标准的。可在《老炮儿》里,表面上影片并没有多少暴力镜头,连最后的打架斗殴都用很写意的抒情镜头来表现,可这部电影的语言暴力却相当密集(语言暴力一样是暴力),这也就是笔者感觉很昆汀风格,就像六爷在车库里同小飞身边一个家伙对峙时说的——“满嘴他妈的”,连许晴演的女人也同样脏话连篇,假如分级的话,这部标榜京味的电影绝对是典型的“限制级”电影(就如这部影片的宣传都把台词完整保留视为一个吸引人的看点)。其实,这同样是中国当代乱象丛生的特点之一,电影行业一样如此“没有规矩和道义”。如果我们说许多的韩国电影好像更加极端,黑帮警匪电影同样有许多的脏话,但其实可以看到,他们影片中的女人(至少女主角)却很少满口脏话。美国好莱坞电影同样如此,至少主角形象其实比中国讲究得多。也就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比较例外,会把脏话视为一种风格。这次《老炮儿》的表现恐怕连许多香港电影都望尘莫及,所以,中国电影表面上让人觉得审查很严格,但有时又真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规矩和道义”到底在哪里。

《老炮儿》绝不是孤立的例子,看看今年国庆档同样有许多不宜镜头的《湄公河行动》,因有公安部的协调支持就肆意宣传,恨不得全国有十亿人都去观看,制造票房奇迹,称霸国产电影。要依照国际标准,假如制片方保留这些镜头,明明《湄公河行动》也应该是一部限制级影片,不可能让那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看到。限制级本身就需要限制观看人群和限制院线放映规模,当然这与影片水准无关,许多限制级电影其实都是好电影,《湄公河行动》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的问题是,当前各大影视公司都把一些题材和镜头当作刺激票房的兴奋点,试问他们真的愿意遵守“规矩和道义”,用牺牲许多观众和票房来建立行业秩序,去换取国家实行电影分级制?从对《老炮儿》和《湄公河行动》的公映和宣传就看得出,究竟是由谁来决定和照顾谁的利益?如今的天朝世界的确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最终只能苟活在各种“梦”中。

2016年10月

继续阅读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花边娱乐

周星驰网飞合作动画《美猴王》口碑中庸

由周星驰监制,并担任执行制作人的动画《美猴王》现已在网飞平台开播,媒体评分正式解禁。截止发文,本片M站均分59(4优5中1差),烂番茄指数63%(19鲜11烂),观众指数64%。动画整体口碑较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