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电影宇宙”拍了这些年,早就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波谲云诡、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奇异博士》作为系列第十四部作品,视效上,空前的绚丽璀璨,恢宏繁复得似一部视觉史诗;剧情上,维持了一贯水准,不出彩,不独特,但绝对值得一看。
并非漫画迷,只对电影着迷。每个时代的电影,都有属于自己的幸与不幸。经典好莱坞时代,特效简单落后,大多依靠故事的浑然天成和演员的卓越风姿。如今,现代科技能让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越来越多生活中的不可能,效果之逼真足以让人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界限。
叙事是古典而历久弥新的,特效是新颖且日夜更迭的。就像电影里那个追求完美的奇异博士,作为高智商的科学家,摈弃信仰,奉科学为信条,却又在走投无路时靠古老的信念绝处逢生。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东方与西方的相遇,最初在碰撞中伤痕累累,最后在平衡中得到救赎。
长期以来,我其实并不喜欢扮演奇异博士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但在看了越来越多他出演的作品之后,不得不认可他的演技。这位被影迷称为“卷福”的演员,在其出演的角色里,总不乏一些极聪明的形象。成名角色福尔摩斯就不说了,真正让我感受到其表演力量的是《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他把一个反派人物演得有血有肉,有悲有喜。
在俊男云集的好莱坞,我曾经非常不看好本尼得以跻身。然而,当我在《奇异博士》中,忽视了一个演员并不合乎我口味的容颜,只看到了斯特兰奇博士,看到他的狂妄,他的自大,他的不甘,他的转变,他的歉疚,我就知道,这是演员和角色的成功。品质优良、注定成功的《奇异博士》之后,本尼的星途只会越来越顺畅,犹如斯特兰奇博士一路风雨兼程,接近古老法术的无限奥妙。
每一部基于平面原著的电影,在影像化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改编及取舍的问题。超级英雄电影毕竟不是艺术片或纪录片。超级英雄就是要担常人不可担负之事,遇金庸小说中常见之奇遇。所以,大难不死、雪山穿越、时间循环,我都不觉得是问题。若无想象,何来奇幻。
更何况,电影还在眼花缭乱的画面之下,探讨了自然的法则和时间的运行。生老病死,四季交替,是世间永恒的规律。若想岁月静好,就要守护规律。当黑暗与邪恶袭来,是遵守法则还是破坏法则,不同的选择,使得人有了不同的样子。古一法师选择了后者,或许是出于无奈,最终也迎来一个并非是她想要的结果。已经足够长寿的她,在临终时哪怕想多留住一刻的雪景也不能够。毕竟这冬雪皑皑的天然美景又怎可强求。
斯特兰奇博士也选择了破坏法则,并以智取的方式战胜了敌人。这符合他的一贯个性。只是,这静默如谜的自然规律,这暗流涌动的多元宇宙,这剑拔弩张的对抗势力,似乎从来容不得他多想。走的这一步又一步,破坏了什么,维护了什么,成就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全都交给混乱的时势去决定吧。因为,生命危在旦夕,只能放手一搏,在这过程中,也许遵守的就是那一刻的法则。这悖论与争议,就交给时间吧。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在电影里,时间可以停下,可以循环,可以如流水,可以成手环。时间变成了一件实物。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斯特兰奇博士在时间里永不停步,因为宇宙不只一个,前方多有歧路。
只不过,在电影院里,美妙的两个小时无法永恒,不肯停留的永远是匆匆的观众。片尾音乐一响,他们便夺门而出,因此错过第一个彩蛋。那里面斯特兰奇博士和雷神索尔仿佛一对老朋友,喝着酒,聊着天。即使为了这个彩蛋而勉强停步,匆忙的人们也只会站着看完,当片尾字幕再次滚动,又即刻离去,因此会错过第二个彩蛋。
第二个彩蛋,预示着一段情谊的逝去,黑暗将卷土重来。